close


同上

面對台灣日益增加的宅男宅女

您有什麼看法?

請大家踴躍發表討論


er">



其實根本就沒有「宅男」這種說法,那是台灣楣體為了消遣動漫迷自創出來的辭彙,依照他們對宅的定義反而比較接近「尼特族」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5%B0%BC%E7%89%B9%E6%97%8F&variant=zh-tw或是「草莓族」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8%8D%89%E8%8E%93%E6%97%8F&variant=zh-tw,但我再重申一次,根本就沒有這種辭彙,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御宅族(otaku),而且原意完全跟「宅男」沾不上邊,關於此一問題本人已經回答過太多次了,所以乾脆貼出自己打過的舊文給您參考。



參考資料
我自己(轉貼請註明原作者)




  • 2008-05-02 02:55:45 補充


    御宅族的定義

    有鑒於政腐疫員與台灣霉體長期對”宅”的負面批評及報導,本人決定要將正確的觀念傳達給閱讀此篇文章的讀者。雖然皆屬筆者個人想法,但是總比社會大眾對御宅族的認知要有力些,如有冒犯請見諒。

    在正式開始之前,先貼個回鍋文,有關台灣”宅”字的起源。




  • 2008-05-02 02:56:06 補充


    主條目:宅男 (通俗用法)
    在台灣的宅男一詞與日本所認知的御宅族已經有所差異。而追溯台灣宅男一詞的流行在於西元2005年8月時開始,台灣批踢踢實業坊的版面(如Hate、JapanDrama) 流行看《電車男》的日本短劇,由於內容是一個不修邊幅的日本御宅族與高挑美女邂逅的故事,屆時台灣批踢踢網友開始喜歡在Hate板上戲稱,自己在家裡不出門很宅,或是那些整天上網的人根本是宅男,從這段時間開始便是「宅男」一詞開始在台灣大肆流行。




  • 2008-05-02 02:56:19 補充


    開始一段時間曾有人批評台灣人認知的宅男與日本的御宅族有差異,引發不少網路筆戰。但到最後台灣的「御宅族」、「宅男」一詞已經和日本有所差異了,而由於台灣網路KUSO文化,只要是那些在家裡常不出門、愛打線上遊戲、或是沒女朋友、穿著不修邊幅、講話遲鈍就被認為是宅男。




  • 2008-05-02 02:56:31 補充


    台灣中視吳宗憲主持的節目,"我猜、我猜、我猜猜猜中",以社會的米蟲字眼來汙辱御宅族,引起大眾的不滿。 台灣團體黑澀會美眉其中團員甚至惡言批評御宅族都"不應該生存在世界上"."御宅族內心都是變態"等惡劣字眼來批評御宅族
    而於2007年開始,宅男不只出現在次文化的網路世界,許多媒體新聞也開始使用宅男一詞,例如2007年7月7日的新聞就是寫道「23歲宅男上網到中風」,其實仔細看新聞內容,不過是一名研究生必須經常使用電腦,導致病變而已。




  • 2008-05-02 02:56:42 補充


    中天綜合台的全民大悶鍋在2007年7月19日中以「大學錄取率高,畢業失業率也高,一堆宅男懶斃了,我們下一代該怎麼辦」來當作主體,主持人並說出「腐女就是指腐敗的女人,沒有前途的啊」和「宅男已經連線起來拉,快去找工作好不好」等字句錯誤性的報導,更醜化御宅族與腐女,之後在網路上引起一片撻伐,甚至有拒看全民大悶鍋的行動出現。

    宅男一詞已經開始被廣闊但卻錯誤的使用。




  • 2008-05-02 02:56:54 補充


    同年,2007年8月2日聯合晚報3版標題也以「你家有沒有宅男」為標題,把宅男形容成一種病,過度引用專家學者對於宅男的污名化,把幾乎所有隻要是沒有和社會有互動、不願意與人交談的男女,一律都歸化「宅男」、「腐女」,認為這是一種病症需藥物或精神治療。同時報導所採訪的宅男代表過少,並非代表全體,有以偏概全,未盡全貌事實報導真象,多數對宅男定義的內容都是學者、專家在認定(專家也不知道真正的意思),接受記者訪問。




  • 2008-05-02 02:57:06 補充


    注意到了嗎?起因不過是一齣《電車男》的日本短劇,由於劇中將主角的各種行為,包括不喜歡出門,沉迷在次文化(動漫、小說)等都視為宅的代表,進而誤導觀眾對真正御宅族的認知,PTT開始將此族群通稱為宅男或是腐女。宅女在日本原是指喜歡男同性戀作品的人自稱(不限男女),至於宅男腐女根本是台灣霉體為了區別自創的名詞。”御宅”才是正確的稱呼。




  • 2008-05-02 03:01:19 補充


    問題來了,原本御宅族的定義是什麼?




  • 2008-05-02 03:09:36 補充


    「御宅族一般指熱衷於動畫、漫畫及電腦遊戲等次文化的人。目前,在日文中御宅族一詞有擴及適用在熱衷於主流文化的興趣、甚至是在職業領域中具有較深造詣的人的趨勢。」這是維基百科上的說法。這串翻譯成白話文就是,所謂的御宅族,是在特定項目的文化當中,具有高手等級以上之達人境界、甚至比達人還要強。去除第一句話” 在職業領域中具有較深造詣的人”才是御宅的真正定義,




  • 2008-05-02 03:09:54 補充


    大家長期認為一定要跟ACG(Animation、Comic、Game)沾上邊才能叫宅,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。去翻翻字典,宅的原意指物是居住之地,指人則是寬厚、善良的意思,所以下次有人罵你宅,你還要跟他說謝謝呢!並沒有特定族群才可以用宅稱呼。既然這樣,知名的科學家(如諾貝爾物理獎得主)、股市投資高手,甚至是專業的新聞記者都可以叫做宅,而御宅王就是御宅中的代表人物,歷史中常見的像是愛因斯坦、到古代荷馬、柏拉圖都是。御宅王出自岡田斗司夫對御宅族的定義:「在這個被稱為“映像資訊全數爆發”的21世紀中,為了適應這個映像資訊的世界而產生的新類型人種。」筆者只是用自己的看法重新詮釋一遍。




  • 2008-05-02 03:10:09 補充


    為什麼大家對宅的觀感普遍不佳?
    除了台灣霉體從來不會實事求是,故意斷章取義,重複地將此字放大絕,只為了商業利益消費御宅族誤導社會大眾外《沒有和社會有互動、不願意與人交談的男女應該叫做”尼特族”( 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, Education or Training)非御宅》,最主要的原因是主流文化鄙視次文化(動畫、漫畫、電腦遊戲)所造成的結果。相信各位都有這樣的經驗,當你興高采烈地要收看動漫節目的時候,背後突然冒出一句「兒子,你怎麼又在看這種幼稚的東西」或是「老公,不要一直沉迷垃圾節目啦」等字眼,筆者就不相信整天看政客鬥嘴的人會有多高尚。




  • 2008-05-02 03:10:51 補充


    至於形象方面,可能是由於真正的御宅族太熱衷自己有興趣的事物,整天研究、坐在電腦前或者是看書,很少出門造成的結果。我也經常上網,熬夜看小說(雖然還沒有資格被稱做御宅族),但是總比某國總統正事不做,跑去凱子外交又斷交來的好吧?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ulu78g020 的頭像
    lulu78g020

    就是要你愛上我!!!

    lulu78g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